我們當初只是想要品嚐甜蜜蜜。甚至能不能長久或是幸福安穩,最初可能都不在考量之內,或者我們當時才 18 歲情竇初開,有大把的人生可以探索和嘗試,憑直覺也無可厚非,費洛蒙沒有什麼道理。但我想你現在知道了,光憑直覺和心跳太不可靠了。
.
心跳的感覺維持得了一時,維持不了一世。
熱戀時期,心跳加快的感覺讓我們對另一個人魂牽夢縈,耳鬢斯磨、百看不膩,每檯聊下去四小時起跳、吃空氣就會飽、聽到他/她的聲音就不需要睡眠,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體內分泌了大量在親密關係初期會出現的化學物質。
.
不幸的是,我們的身體無法一直承受長久的刺激,18 至 30 個月之後,雙方都不會再有心跳及冒汗的情況。心跳,有它的『有效期限』。當有效期限過去,我們開始不再需要那麼大量的深情對看,而是需要自己的空間和時間,投入生活中其他的事物,你不如初期那樣看對方樣樣都好,而會去注意到你們的差異,你會越來越渴望在親密關係中做真實的自己,不再像以前,因為想要取悅對方或是不想破壞氣氛,而妥協許多自己真正的想法和需要。
.
粉紅泡泡破掉了,開始不再樣樣好。
這時候你直覺選擇下看起來是優點的常常變成問題。因為直覺背後的運作經常是潛意識。有些人在潛意識的層面,找尋一個跟自己的父親/母親『非常相似』或者『完全不同』的伴侶,卻不表示我們思考過自己是不是『適合』與『需要』這樣一個伴侶。
.
潛意識也會狹帶著某種從家庭來的傷或親密關係中的扭曲。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文章,說人的內在越不健康,就越可能被不對的人吸引。潛意識也會讓我們不自覺地被那些跟我們『很不一樣』的人吸引,因為你身上所沒有的特質,在對方的身上閃閃發亮,一開始時讓你目眩神迷。
.
像是一個木訥的人,愛上一個活潑健談的人,木訥的覺得自己找到了活力和熱情,健談的覺得自己找到了最忠實的聽眾,但化學物質消退後,木訥的那一個,開始對那些塞滿行事曆的活動和嘩啦啦的說話聲感到吃不消、充滿壓力,健談的那一個覺得在感情中死氣沈沈、快要窒息。
.
直覺,也經常讓我們不去考慮『現實』。
比方說你是個土生土長的台北獨生女,爸爸媽媽年紀都很大了才生你,你要找對象的時候他們身體已經不好,你很清楚他們接下來只會更依賴你,而憑直覺找對象的你,偏偏選擇了一個台南望族的獨子,以後要回家繼承事業的。
.
談戀愛的時候會想,我們只是交往看看嘛,又不一定論及婚嫁,可是到了真的論及婚嫁的時候,光是結婚以後到底要小倆口要待在台北,還是回到台南,就可能吵翻天。心跳和直覺,都讓我們被大眾媒體洗腦的愛情腳本帶著走。
.
使得我們對於愛情、婚姻、結婚生子的想像,經常停在約會、求婚、婚紗、婚禮、交往回顧,這些充滿粉紅色泡泡的圖像裡,然後就句點了。從沒有人跟我們說婚姻中的難,與生兒育女的難。那太庸俗了,不美,拍成電影和偶像劇可能不賣,或我們也不會去找來看。
.
於是我們其實沒有真的在交往之前,有機會想清楚,自己若是跟另一個人共同生活、甚至一起運作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從伴侶合作的角度,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需要一個怎樣的伴?這樣的我能夠給什麼樣的人幸福和並肩作戰的感覺?那,找都找了,婚結了孩子也生了,相處起來辛苦,現在是要怎樣?
.
第一步是確認你自己沒有雪上加霜,提油救火。
說是說當時年紀小沒想得夠清楚,但那也畢竟是自己做出的選擇,你至少要確認自己現在沒有使情況更糟,盡做一些讓關係維持和改善更困難的事,先試著減少傷害。美國一位長期研究婚姻關係的大佬學者 John Gottman,很早就提出了能夠精準預測一對伴侶是否會離婚(準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幾)的四大行為指標,這四個母湯分別是:
.
1.Criticism(批評或指責):表現出對人不對事。
2.Contempt(侮辱或藐視):表現自己高人一等,我的方法和想法才比較對的。
3.Defensiveness(防衛):所有問題,都不是我的問題,如果是我的問題,那也是你害我的。
4.Stonewalling(築牆冷漠):冷戰、冷處理、冷暴力之各種冷。
.
不要只用這四個點去檢討你的伴,這主要是用來讓你提醒自己歹路不可行。如果你或是你的另一半一直都走在歹路上,那建議你讀本書或找專業資源聊聊。
……………………………………………………….
推薦閱讀書目:關係療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77876
.
延伸閱讀:愛情想長久,千萬要避開這4種吵架模式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3600
延伸閱讀: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 The Gottman Institute
……………………………………………………….
.
請注意,『吵架』和『傷害』是會 overlap 沒錯,但這兩個字不是同義詞,減少傷害並不是說不要吵架,請勿自動把它們畫上等號。因為不吵架強烈壓抑的冷暴力也一樣帶來傷害,能健康地吵架只要避免上述的四大吵架方式,對於維持長期關係也非常有幫助。
.
第二步是增加親密感。
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吵架,萬流歸宗的原因,就是我們希望在這個關係裡被滿足的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就像嬰兒哭通常不是餓了就是不舒服了,一個靠腰的概念。只是寶寶的腰是餓,大人的腰是親密感和安全感。這才是因,吵架,和那些具有毒性的吵架方式,只是果。
.
所以,光是『降低衝突中的傷害』,不會讓你的關係就變得『親密而滿意』。這兩個一樣不是同義詞,在研究上,他們是兩個概念,需要有兩個不同的量表來測量。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伴侶在伴侶治療中沒辦法真正感覺到長效而穩定的改善,通常關鍵都是因為傷害雖然減少了,但是親密感並沒有修復,治療就停了。 這是很重要的伴侶諮商小常識,有興趣的請畫線。
.
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人在身邊心卻很遙遠,愛食之無味。可堪生活,但長久下來,萬一出現了讓你更感受到親密感的新對象,或者是失去了讓你離不開婚姻的外力(比方說孩子長大了或是不能接受你離婚的老爸爸過世了),你會發現你的腦海常常響起徐志摩的『輕輕地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
.
要增加親密感,你需要來仔細認識一下你們互動的模式,也就是一直以來的『刺蝟與穿山甲』主題文。你們兩個誰是刺蝟?誰是穿山甲呢?你們知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刺對方的?或怎麼把對方拒於千里之外的?你們知不知道自己被踩到的點,也就是內心很渴望被滿足的親密需求是啥?說得清嗎?
……………………………………………………..
先追【心理師專欄:刺蝟與穿山甲的養成與配對】
https://reurl.cc/MdMNVL 說明親密關係互動模式
.
再追【刺蝟與穿山甲連載 EP02:不確定自己是刺蝟還是穿山甲的話,要怎麼分辨呢?】https://highmom40.com/2015/07/22/huge-waterfall/ 情緒激動的時候,你究竟是追的一方、還是逃的一方
.
接著追【刺蝟與穿山甲連載 EP1:穿山甲翻轉術,step1】
https://reurl.cc/Z7lboa 練習按『暫停』鍵,穿山甲要如何停下來
.
最後追【刺蝟與穿山甲連載 EP03:第二時間的反應指的是什麼?刺蝟翻轉術step1】https://reurl.cc/145DeY
…………………………………………………………..
.
能夠有新的、翻轉惡性循環的、成功表達心理需求與接收到對方回應的『正向經驗』,是親密感和安全感被修復和堆疊很重要的元素。
.
第三步才是問題解決。
這跟大多數人以為的不太一樣,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直接跳到這裡。但你有沒有發現,在那些重複出現、經年累月一直都存在的問題上,直接跳到問題解決通常就是問題無法解決的原因。因為我們把順序搞錯了。
.
當第一步的互相傷害還沒有減輕的時候,那些情緒和緊繃感會讓我們的認知功能下降(研究顯示情緒過於激動的時候會下降七成之多)。於是我們重複講相同而無效的話,然後以為只要這一次講得比上一次大聲,無效的話就會自動變有效(現在的問題並不是對方重聽好嗎)。最吃力的是我們很喜歡在這種衝突中,熱心地舉例說明,或是重播腦海中的事發現場 VCR,試圖佐證或是抽絲剝繭。
.
然後兩個認知功能只剩下三成、還想要解決問題的人,就在吵架中迷路了,想不起來我們為什麼講到這裡來?或一開始我們到底是要講什麼?而當第二步的親密感和安全感沒有稍微穩固一點的時候,我們也會沒辦法好好解決問題。要不就是我們會因為沒有親密感、討厭對方而對人不對事地否決掉他提的所有選項。要不就是我們會因為安全感不夠而害怕哪壺不開提哪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最後就算你們有機會可以講講話,你會發現親密感跟安全感還不夠的時候,問題解決都還是治標不治本的那幾款,撐不了太久又故態復萌。有些伴侶第一步和第二步解決了,就不需要第三步了。也有些伴侶還是需要走到第三步來,可是,問題解決到底是要解決什麼?一個月收入就是這麼多,一天就是 24 小時,小孩就是已經生了不能塞回去,有很多現況不可能改變。
.
在我的實務工作經驗中發現,許多育兒中的伴侶若是衝突降低了,親密感增加了,多數時候最後他們在討論和解決的,有很高的比例是情緒勞動的分配,跟性關係。情緒勞動的分配通常要的都不是公平,而是我怎樣可以感受到自己不是孤軍奮鬥,可以感受到我的付出值得,有被對方看見。
.
性關係談的通常也不是我們如何擁有欲仙欲死的性,而是我怎樣可以感受到我自己有吸引力,感受到我們是親近的,我是讓你滿足的。熱戀的化學物質的確有它的重要性。畢竟,來到我諮商室裡的老夫老妻雖已多巴胺退散,但如果他們仍然能夠清楚地記得與對方認識的那一天、談戀愛時的甜蜜往事,多半,這些美好的回憶和滿足的連結,還是會對他們的關係修復和改善很有幫助。
.
大多數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都沒有現在我們所有的智慧,以及對自己的深刻認識,但我想這有時候也是跟你的伴一起長大的一種技能吧。一起長大跟變老,意味著一起學著用與時俱進的方法,讓愛情也有能力貼合現實。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longkg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