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不溫婉又怎樣?崩潰媽媽一樣愛出暖兒子』
對就是我寫的那一本
對就是我寫的那一本
.
在漫長的被孩子搞崩潰的生活中,我深深地意識到,如果斷線可以只是一個起點,即使我們不總是知道自己怎麼了,我們還是有機會走到另一種結局。(遠目)
.
意思是,在斷線之後的任何一個時間點,你都可以意識到自己斷線了,開始你的斷線回魂五步驟:
.
第一步,先停止講出更多怪孩子的話、做出更多懲罰。
.
第二步,你可以選擇給自己一點時間或空間,抽離你的心思也可以,離開孩子所在的空間也可以,給自己一點時間呼吸跟想一想,我在做什麼?我到底在激動什麼?我需要些什麼會好一點?
.
離開的時候,不要撂狠話(我不要你了、不想管你了、沒有你這種壞小孩之類的),記得告訴孩子,你的火山爆發了,你先去把火山撲滅,等一下就回來。
.
第三步,也許你還不用想得很清楚,也許你還不確定讓自己好過一點的方法,但你至少已經沒有剛剛那麼激動跟無法思考了,那麼,試著給孩子一點身體的接觸跟愛的語氣,讓他慢慢從失去愛的恐慌中,恢復過來。
.
第四步,你們可以試試看,重新協商,開始對話。那個對話,可以是你跟孩子分享自己,自己剛剛怎麼了,為什麼有情緒,跟你自己有關的是什麼,跟他有關的是什麼。那個對話,也可以是針對剛剛兩個人不開心的衝突,重新討論協調,或是重申要求。
.
從經驗法則裡,你其實是可以找到自我照顧的手感的。
.
你會發現,久了以後,隨著一次一次斷線經驗的累積,你會越來越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會好一點。
.
意思是說,你要 試著以日常生活中累積起來的經驗法則,在你自己不平靜但還不至於失控的時候,像判斷孩子的依附需求是什麼一樣,也想一想「你自己的依附需求」,然後採取可以回應自己的行動。
—————————————-
延伸閱讀:【有時自己:氧氣罩,要先戴在自己的臉上】
—————————————-
比方說對我來講,「眾目睽睽」、「小孩態度頂撞」、「明知故犯」、「肚子餓」、「想睡覺」、「不爽老公」這六種情況,是我很容易一路開到斷線的滑坡,因為在這些情況裡,「失去掌控」、「不被在乎和重視」以及「沒有被照顧」是我最主要沒有被滿足的心理需求。
.
這時候可以怎麼辦呢?
.
1.預警
.
當你開始感覺到自己對孩子的態度越來越不耐煩或是嚴苛,而且知道是被什麼引發的時候,先「預警」你的小孩和另一半。
.
練習不要說:你再如何如何,我就要打下去/揍人/不管你/修理你囉~(這屬於威脅)
.
練習這樣說:每次在外面有很多人看/你對我用吼的/用罵的/我肚子餓/我很想睡/我覺得爸爸不幫忙的時候,我很容易會火山爆發/變噴火龍,我覺得我現在有點快忍不住了~(這是表達你的感受,讓小孩練習評估情勢)
.
2.拉遠刺激源
.
比方說如果刺激源是眾目睽睽,我一定會先把孩子帶到沒有人看到跟干涉的角落,如果刺激源是飢餓和疲倦,我就學會先塞食物到自己的嘴巴裡,或者離開孩子(前提是可以確保他安全)半分鐘讓自己閉眼睛呼吸,如果刺激源是孩子頂撞,我一定會先「處理」孩子的態度……等等。
.
練習不要~:什麼都不說就直接動作,孩子可能因為不知道你要做什麼而更焦慮、反應更激烈,因為他以為你不要他了。
.
練習這樣說:我要先帶你去邊邊/先吃一口東西/先安靜一下/處理你剛剛說的話/先讓爸爸幫忙。
.
在預警和拉遠刺激源上,我認為從零歲開始就可以做,雖然一歲半以前的小孩也不太有辦法控制自己來配合你,但是他們從一出生就可以練習,除了接收到你愛他的訊息,也接收到你也會有需求的訊息,這在親密關係中,是重要而健康的,所以,越早開始越好,只要你表達的時候語氣不要是充滿了對孩子的怨恨和厭惡,就都是好的。
.
至於你到底選擇了離孩子多遠、照顧自己多久才回頭回應小孩,真的就得要看你身邊有沒有幫手,以及最重要的,小孩的年紀。
.
若是你身邊有幫手,那麼我覺得先照顧自己,讓別人可以接手,不管在什麼年紀,都可以是一個好選擇,即使接手的人跟孩子沒有那麼熟悉,但是只要你們的共識上大體上是一致的(不會是一個認為孩子不能打、一個認為孩子就是要打才學得會),讓他們有機會相處,他們才有機會發展出更緊密的關係。
.
即使對方接手,他的處理方式跟你不一樣,你認為需要討論,你也可以在其他時候再跟他討論,該先照顧自己的時候,就先專心讓自己恢復平穩就好。
.
若是你的身邊沒有幫手:
.
1.小孩三歲之前:只要你人在他們視線範圍內,或是他們可以持續聽到你的聲音,或可以維持適度的身體接觸,你先照顧自己,喝口水、上個廁所讓他們暫時肝腸寸斷個三、五分鐘,3C育兒個五到十分鐘也是無妨的。
.
2.小孩三到五歲之間:
對於主要照顧者「有自己的需求而沒辦法理我」的反應激烈程度,會不太一樣,有些孩子神經大條,也很能自己轉移注意力,所以你不能理他,他也還是會自己照顧自己,但有些孩子情緒強度比較大,也很堅持事情該如何進行,你就要在互動中觀察看看,比方說人不在他眼前、沒有發出聲音回他、沒有抱他或觸碰他的情況下,他能承受多長的時間。
.
3.五歲之後的孩子:
通常已經懂了斷線的意思,即便你們不是用這個詞,但他們從生活經驗裡會清楚知道父母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能會爆炸,也可以預期爆炸後會發生什麼,這時候去跟他們表達就會容易很多。
.
以上,與各位崩潰的媽媽或爸爸,共勉之。
孩子要顧好,自我照顧也不能少。
.




